御宅屋的备用站为 精品御宅屋

第1071章(1 / 2)

大英公务员 青山铁杉 2795 字 1个月前

再者海蒂·拉玛是有前科的,曾经就从德国投奔过自由世界。在把他现在的工作泄露给美国,也并不是不可能。

尤其是现在外交部正在制定对艾森豪威尔这个新总统,对英美两国的影响。

其实内政上,艾伦威尔逊就记得,美国工业在艾森豪威尔任内将会达到顶峰。这是因为艾森豪威尔任内推行的大基建,所带来的需求增长。

他也是美国最后一个还把基建当回事的总统,从他之后,美国就开始奔着马克思所说”资本是没有办法才从事物质生产这种倒霉的事情,它也不愿意去从事物质生产,它总希望有更快、更轻松的赚钱手段”。

美国从六十年代开始进入瓶颈,陷入挣扎当中,除了越南战争的影响之外。还有就是陷入了继续工业投入,还是朝着金融路线走的路线问题。

最终到了八十年代,里根做出了抉择,选择了金融化路线。一个国家是不可能又做金融中心,又做世界工厂的。人口越少的国家,想要两者兼得越是困难。

英国就曾经面对过这个问题,实际上冷战时期工党就一直想要保证留下一定实力的工业,同时还想要做金融中心。提出的应对方案是国有化浪潮,用国家给工业兜底,同时塑造伦敦金融中心的地位。

最终在和里根同时期的撒切尔夫人时期,英国也放弃了本土工业。做金融中心就容易多了,以前干工业生产,材料工艺,市场销售这么多环节一个不能落下,工人时不时还闹点事,这资本家当的可真累。现在好了我只要创造复杂让人搞不明白的且有利于我的交易规则,坐等韭菜来,还能利用美元霸权,割完国内割世界,割完多头割空头,岂不美哉?

现在的英国,艾伦威尔逊也是在一定意义上帮助本土金融化,两头都吃注定坚持不了多长时间,有些产业确实已经没什么利润,国有化之后强行保留,只会让窟窿越来越大。

现在开始转移,还能够保证处在伦敦政府的控制之下,真到了让资本家用脚投票的那一天,英国就控制不住转移什么不转移什么了,一旦开始就如同这一次荷兰的海堤一样,一泻千里。

“一百三十六处工厂,处在转移名单当中,还有涉及到机械、汽车和造船的配套工厂,二百二十七个要保留!”艾伦威尔逊带着东区的调查报告,来到白厅七十号内阁办公厅。

他万里迢迢回来,本来就是回本土挖墙角的,英国一只脚在二十世纪,一只脚在维多利亚时代,就和后世美国同时有硅谷和黑命贵一样搞笑。

“会不会造成失业问题?”诺曼·布鲁克微微皱眉道,“东区的人口本身就贫困。一下转移出去三分之一的工厂?”

“尊敬的爵士,产业升级是迟早的事情。”艾伦威尔逊无奈的摇头道,“但是当前,改建计划本身就能够吸收一批劳动力,三五年之后改建计划完成了。就没人想起来那些无法致富只能给国家带来负担的职业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