御宅屋的备用站为 精品御宅屋

第862章(1 / 2)

虽然没法明着帮助,但艾伦威尔逊也不想出现在明面上,传统上做好事都是不留名的。

这都是为了对美国进行防备,原本历史上的美国针对科伦坡计划起到了采取两个办法,一是主导了该组织的形成,该组织的形式、功能和性质等与美国的主张基本上是一致的;二是促成了它按美国的愿望演变,使它从最初由英国主导的英联邦组织变为美国主导的非英联邦组织。

最终导致英国对科伦坡计划失去了控制,而美国对科伦坡计划的渗透,主要就是通过日本和菲律宾来完成的。

当前菲律宾咬着日本不放的前提下,艾伦威尔逊必须主动出击,任何事情都要赶在日本的前面。

在美国开始向转移纺织产业的开始,日本其实没有多么腾飞,毕竟纺织产业的利润实在拿不手,日本真正开始腾飞是五年之后,大概一九五六年的时候,经过纺织产业的积累,开始进入高度发展阶段。

所以英属马来亚的方案就是抢先在澳大利亚的支持下,发展钢铁产业,同时也要抓住纺织业,因为前者容易创造就业。同时咬住日本的赔偿问题,延缓日本进入东南亚的时间。

这个问题可以支持菲律宾的主张,如果赔偿问题仍然不能阻止日本,就拿日本的关税壁垒说事,日本和韩国一样,再发展的早期都是依靠关税壁垒只出口不进口来发展的。

如果英属马来亚能够抢在日本前面,就要咬住关税壁垒,一旦日本开放关税壁垒,就针对性的用马来亚到时候已经具备的产业,对日本进行倾销。

连同吉隆坡会议以英联邦名义拨款的一千六百万英镑,艾伦威尔逊用大头对英国的钢铁和纺织产业下达了订单,至于帕梅拉蒙巴顿之前说在美国采购的炼钢设备,这个时候都已经过了巴拿马运河。

剩下的钱则用来作为英属马来亚的储备金,作为亚洲英镑的锚。

战后日本政府的发展是重点扶持,限定企业可以以低价购买煤炭和钢铁,产生的差价由政府补助。这个差额补助非常大,甚至占到财政预算的四分之一。

这样的政策带动煤炭和钢铁产业发展,加上日本的工厂和社会基础设施在战争中被破坏殆尽,使得工厂能够最快引进当时最先进的生产设备,提高生产效率,日本的重化工业得以发展。

艾伦威尔逊干的事情差不多,只不过直接通过当前澳大利亚的亲英首相,以及帕梅拉蒙巴顿已经控制的优良铁矿石来支撑。这就不用通过马来亚的财政补助,避免了因此产生的财政压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