御宅屋的备用站为 精品御宅屋

第517章(1 / 2)

艾伦威尔逊面带讥讽的道,“那这么多国家为什么要战斗到底?让德国统治这个世界好了,说不定大家过的还更好。”

在第一次的谈判当中,艾伦威尔逊又使用了老套路讹诈。以苏联的人口损失为起点,表明目前来说,苏联并不具备狮子大开口的条件。

直到会议接近尾声,艾伦威尔逊才稍微提及了一下发动机的出口合同上的要求,首批三百台发动机,先付全款,然后等待罗罗公司发货。

对此谢皮洛夫十分愤慨,表示这是一个在明显不过的讹诈,双方不欢而散,各自和国内联系,临走之前,谢皮洛夫严正声明道,“对苏联技术的低估,可能会让英国失去一个很好的合同。”

“我从没有低估苏联的技术,但有些东西不是技术的问题。”艾伦威尔逊不以为然的道,“就如同在西伯利亚那个高纬度冻土带种玉米,能够成功才有鬼呢。不然你去试试?”

第360章 温文尔雅威尔逊

如果知道正主此时就在柏林,艾伦威尔逊是没这个胆量讥讽的,但他不知道。自认为只不过是一次惯常的口嗨而已,能有什么后果?

乌克兰在苏联的工业体系当中占有重要的一环,赫鲁晓夫这个行政干部来到柏林,可以让谢皮洛夫充分了解本国的情况,在波茨坦做出权衡。

当天晚上谢皮洛夫就对赫鲁晓夫说明了今天的情况,还提及了艾伦威尔逊的调侃,就是那句在西伯利亚种玉米,赫鲁晓夫勃然大怒,叫嚣着,“资本主义做不到,不代表社会主义做不到,我们本来就做资本主义做不到的事情。”

虽然强硬的表态了,但赫鲁晓夫还是表示目前应该以大局为重,从政治信仰上来说,赫鲁晓夫真的信马哲,从个人角度上来说,他虽然表现粗鲁,但确实是一个厚道人。

该骂是要骂的,骂完之后还要继续解决问题,表示飞机产业确实如同这个英国人所说,美国人是绝对不会卖的,眼前的机会应该抓住。

早在美国大萧条时期,苏联航空代表团访美,希望购买到美国的飞机和发动机。但美方对此相当冷淡,成交者仅仅是六百马力的某型寇蒂斯产的发动机。

但作为亲善的表示,一架安特-四“苏维埃国家号”飞机仍在一九二九年的秋天成功地实施了莫斯科——纽约之间的洲际飞行。

行程两万一千公里,耗时一个月。航空的发展已使苏联人跻身于空中竞赛的世界舞台,也赋于苏联人对外展示自己的机会。

发动机始终是飞机的心脏,尽管苏联当时的航空发动机制造水平居其他国家之下,但对于这方面的研究与改进一直没有放松过。

直到大萧条连绵不绝,美国深陷泥潭数年之后,一九三七年苏联才等到了真正的合作机会,赫鲁晓夫就是从那个年代过来的,深知这样一个机会如果从眼前溜走意味着什么,上一次等待了八年,这一次呢?